西瓜资讯

小米SU7事故最后救援通道被堵

2025-10-15

2025年10月13日凌晨,成都天府大道参数图片)发生一起严重车祸。31岁男子邓某某驾驶小米SU7与前方车辆碰撞后,失控翻越绿化带并起火。现场多人尝试救援,但因车门无法打开,最终邓某某不幸身亡。警方通报其涉嫌酒驾,事故仍在调查中,但车辆安全问题已引发广泛关注。

此次事件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,其中,隐藏式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的失效问题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。这不是单一车型的问题,而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的共性安全挑战。酿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邓某某酒后驾车所致,施救时车门无法打开也存在诸如剧烈碰撞导致车体变形、电路受损等多种原因,所以我们这次想探讨隐藏式门把手这一新能源行业曾经的“盛行”设计的安全冗余与改进方向。不对任何具体车辆安全事故的原因认定或责任划分,不涉及对车身结构安全性的评价,电池安全性的评价。

小米SU7事故最后救援通道被堵 雷军吹嘘的隐藏式门把手是凶手

隐藏式电子门把手的“安全考题”

近年来,随着智能电动化转型加速,车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产品差异化,纷纷在外观设计、智能化功能上“内卷”,隐藏式电子门把手成为更具科技感的配置。

小米SU7事故最后救援通道被堵 雷军吹嘘的隐藏式门把手是凶手

最开始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降低风阻和优化造型,单个隐藏式门把手可以降低风阻系数值0.001-0.003Cd之间,比起微乎其微的续航提升效果,该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让用户开门时更有仪式感,突显车辆具有科技属性的卖点,但这其中因为安全设计的缺失很可能成为阻碍救援的最大障碍。

中保研碰撞测试显示,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,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%,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%。

那么,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后的解锁逻辑究竟如何?是否存在设计漏洞?

小米SU7事故最后救援通道被堵 雷军吹嘘的隐藏式门把手是凶手

通过与业内资深汽车工程师了解到,在碰撞中,隐藏式门把手的“解锁 – 弹出”动作需与安全气囊触发、高压断电、车身控制器指令形成时序链,但行业内并无统一规定,只有新国标规定了碰撞后70ms进行断电测试的标准。时序错位的情况不会发生,通俗点说就是识别到车辆发生事故后,会通过两条独立的路径发送解锁全车门的指令,无论接收到哪条都会实施解锁指令,碰撞信号会被第一时间识别,处理优先级也是最高。

但解锁指令发出或是车门已经解锁并不代表车门可以“打开”,而是解除了锁止状态,仍需要通过电控结构或机械结构解锁,手动拉开车门。

最新文章

OPPO刘作虎发了台“万元内最强AI相机”

数码

 

阅读10162

硬刚 Sora 2,谷歌的 Veo 3.1 确实有小惊喜

智能

 

阅读18758

南洋理工揭露AI「运行安全」全线崩溃

家电

 

阅读17230

通过几何代理任务增强视觉-语言模型中的空间感知和推理能力

科技

 

阅读14479

一种基于特征最优对齐的新型对抗攻击方法

科技

 

阅读17241

晋ICP备2024051176号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