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瓜资讯

秦PLUS DM-i荣耀版:7.98万起售,用“技术普惠”重塑市场

2025-11-05

当比亚迪宣布秦PLUS DM-i荣耀版以7.98万元起售时,整个汽车行业为之震动。这款搭载第四代DM-i混动技术的轿车,不仅将插混车型的价格门槛拉低至燃油车水平,更通过“油电同价”策略,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进程。其背后,是比亚迪对技术成本的控制能力与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。

成本重构:插混车型的“平价革命”
传统插混车型因电池、电机与电控系统的成本较高,价格普遍比同级燃油车高出2-3万元。而秦PLUS DM-i荣耀版通过三大策略实现了成本突破:一是规模化生产,比亚迪年销量超300万辆的规模效应,大幅降低了零部件采购成本;二是技术迭代,第四代DM-i系统通过简化结构、提升集成度,减少了30%的零部件数量;三是垂直整合,刀片电池、驱动电机等核心部件自研自产,避免了供应链溢价。

以120KM续航版本为例,其电池容量为18.3kWh,按当前电池成本计算,电池包成本约1.2万元,较同容量第三方电池低20%。再加上发动机、电机与电控系统的优化,秦PLUS DM-i荣耀版的硬件成本已接近同级燃油车,为其“7.98万元起售”提供了可能。

场景适配:从“城市代步”到“全能出行”
秦PLUS DM-i荣耀版的用户画像显示,其核心消费群体为三类人:一是首购用户,预算有限但不愿妥协于老旧燃油车;二是通勤为主的城市家庭,日均行驶里程50公里以内,纯电模式可覆盖90%的出行需求;三是网约车司机,低油耗与长续航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。

针对不同场景,秦PLUS提供了55KM与120KM两种纯电续航版本。55KM版本适合有家用充电桩的用户,每日通勤成本可控制在5元以内;120KM版本则更适合充电不便的用户,每周仅需充电1-2次。实测中,一位北京车主驾驶120KM版本,每日通勤60公里,纯电模式可满足3天需求,每月油费仅200元,较同级燃油车节省超600元。

竞争对比:越级挑战合资品牌
与同级合资燃油车(如日产轩逸、大众朗逸)相比,秦PLUS DM-i荣耀版在动力、油耗与配置上全面领先。以轩逸超混电驱智驾Max为例,其1.2L发动机+电动机的混动系统,综合油耗3.7L/100km,虽优于传统燃油车,但仍高于秦PLUS的3.8L(亏电状态)。而在价格上,轩逸超混电驱智驾Max起售价14.39万元,较秦PLUS 120KM卓越型的12.58万元高出近2万元。

配置层面,秦PLUS标配的DiLink智能车机系统、NFC钥匙与透明底盘,在轩逸上仅为高配车型选装。更重要的是,秦PLUS的刀片电池通过了严苛的安全测试,而轩逸的镍氢电池在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上明显落后。

未来展望:从“爆款”到“常青树”的挑战
尽管秦PLUS DM-i荣耀版当前销量火爆,但比亚迪也面临两大挑战:一是第五代DM-i技术的迭代,若新一代系统能将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3L以内,将进一步巩固其优势;二是用户对快充功率的期待,当前18kW的快充功率在公共充电桩上需1小时充满,若能提升至30kW以上,将显著提升长途出行的便利性。

不过,从市场反馈来看,秦PLUS DM-i荣耀版已成功打破消费者对“新能源车=高价”的认知,其“技术普惠”策略或将推动更多车企跟进,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进程。

最新文章

小米,再不反思就晚了

智能

 

阅读10289

用定制芯片掌控命运

科技

 

阅读13331

小鹏汇天“陆地航母”于迪拜完成公开飞行演示

汽车

 

阅读18766

库克首次亮相抖音Apple Store直播间 iPhone Air周五开启预定

数码

 

阅读17646

中国成果登上国际期刊,电池技术取得重要突破,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有望翻倍

科技

 

阅读14961

晋ICP备2024051176号-31